華商報訊(記者 馬虎振)十塔九偏。由于古代建筑技術的限制,現(xiàn)存磚石古塔大多存在不同程度傾斜。對于這些古塔該如何修繕?
3月25日,“九層云外倚闌干:建筑遺產——古塔保護技術研討會”在西安舉辦。在交流發(fā)言中,多位專家談到古塔糾偏問題。
近年來陜西對數十座有安全隱患的古塔進行了加固
研討會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,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承辦。來自意大利、日本及中國多地的專家學者,圍繞古塔工程勘察、保護措施比選、結構加固設計、古塔保護工法、全信息施工法中的塔體監(jiān)測等展開研討,總結已有成果,交流保護經驗。
陜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表示,陜西保留了大量古塔建筑,是中國保留古塔較多的省份之一。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作為文物保護專業(yè)機構,致力古塔保護30年,完成多項古塔文物保護工程,在科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成熟做法與成功經驗。近年來陜西加強古塔保護力度,對數十座存在安全隱患的古塔進行了加固保護。通過法式測繪、三維掃描、保護設計、科學糾偏等開展關鍵技術應用和研究。
據了解,在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實施的陜西古塔保護工程中,眉縣凈光寺塔糾偏工程是省內第一例成功實施古塔糾偏的案例,為后來的萬壽寺塔、旬邑泰塔的糾偏積累了經驗。武功報本寺塔維修,是陜西省首次古塔整體解體,實施地宮發(fā)掘后,照原樣重新修砌的古塔維修案例。西安的小雁塔、萬壽寺塔,岐山太平寺塔,則是該院首批對古塔實施三維掃描的案例。興教寺三塔的維修及環(huán)境整治、大雁塔與小雁塔的申遺環(huán)境整治工程的實施,則為古塔保持真實性與完整性,順利成為絲綢之路文化遺產,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我省現(xiàn)存古塔287座
明清時期的最多
根據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克禮教授的研究與考察,陜西境內現(xiàn)存古塔共287座。其中,南北朝3座、唐代14座、唐-宋5座、宋代25座、金代1座、元代1座、明代96座、明-清12座、清代125座、民國5座,分布在陜西省10個地市轄區(qū)的76個縣區(qū)。
從建筑材料上看,有磚塔164座、石塔102座、磚石塔4座、鐵塔5座、土塔10座、木塔1座、琉璃塔1座。種類齊全、造型多樣。
唐宋時期的古塔,主要集中在關中和陜北南部。明代大型磚塔仍集中于關中,陜北佛塔居多。清代,促生了風水塔、文星塔的發(fā)展。喇嘛塔、金剛寶座塔受元明清以來藏傳佛教的影響,在省內也有分布。
古塔的破壞因素,除了風化、暴雨、地震等自然因素,還有拆除、盜掘、不當維修、生產生活、不文明行為等人為因素的影響。此外,對于位置偏僻的古塔文物保護單位,在日常維護、搶救維修和科學管理上還有很多具體的、關鍵的保護管理環(huán)節(jié)亟待落實。
古塔糾偏加固是一個世界性難題
據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退休教授、陜西普寧工程結構特種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平介紹,古塔糾偏加固是一個世界性難題。如何使那些保存比較完好但傾斜比較嚴重、存在安全隱患的古塔建筑盡可能長久保存下去,是擺在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土木工程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極具挑戰(zhàn)的課題。
陜西旬邑的泰塔,是國務院2001年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相傳建于唐代,后經考證始建于1059年(北宋嘉祐四年正月),該塔傾斜多年。監(jiān)測表明,2013年11月份傾斜開始加速,檢測單位呼吁急需加固。泰塔為樓閣式七層磚塔,高50.162米。塔體高大,地基土濕軟。一旦傾斜變形失控,后果不堪設想。搶險工程從2014年8月到2017年12月歷時三年多,采用了對塔體環(huán)箍加固保護、在塔體西南側抽土、實施鋼架支撐、對地基進行加固等辦法,整個工程過程可謂步步驚心。 |